查看原文
其他

8岁儿子中英阅读自由、古文不愁! 来说说为什么“分语种交替启蒙”性价比极高 …

忽的猫 小花生网 2024-05-03
中小学生英语学习优质资源
欢迎扫码进入“花生商城”选购哦



小冰:今天这篇文章,堪称是中英“双语娃”养成的保姆级干货帖,做法十分接地气,属于“你的成功我可以复制”的那种。

从小给孩子读书、“喂”中文书也“喂”英文书,循序渐进、细水长流,坚持个5、6年,孩子到了二三年级,中英文能达到什么水平?

花友@忽的猫 的8岁儿子就是个很好例子:

中文,能自由阅读喜欢的书...


文言文,已经无痛积累了130+篇小古文,如《谏逐客书》 ...


英文,RAZ读到了L级别,听读初章书没什么问题,基本和美国同龄孩子的英语阅读水平相当了...



虽然每一样单独拿出来并不算“天花板”,但是能同时达到这些绝对是“牛蛙”👍

中文、英文、文言文阅读都这么强,他们却未花费太长时间,事实上:

从两岁到八岁,平均起来,专门学习的时间,每天不足一小时!

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毕业于语言文学系,从事语言文字工作,花友@忽的猫,在带娃学语言上真的好有心得,她说:

我家语言学习,最大的方略是“取舍”。因为孩子时间太少了,我也是,性价比不高的事情,做起来孩子一定也有进步,但就必须舍弃其他方面的进步了。而要有效果,我们坚持一段时间只推一件事。

虽然我们分享过无数中英文阅读经验贴,比如👇


但中文、英文和文言文都“小有所成”的,这真是最具体的一篇。可以说,参照着做,差不多就行了!

感谢花友@忽的猫真诚分享!


------以下是正文------

坐标东北,双职工家庭,队友985工科,工作忙到飞起;自己211文科,工作有淡季旺季的区别,所以鸡娃重担基本在我身上啦。

也是因为时间资源太有限,所以鸡娃必须考虑性价比,太费时间的计划很难执行。

娃今年8岁,在公立普校,小二年级,双减比较彻底所以还不太清楚校内名次。

平时小练习的分数嘛,数学基本是满分(不过低年级数学不满分的娃也没几个吧),阅读理解一般不出错,反而是生字默写类经常会错,还是练习量不太够。

我家不是什么牛娃,妈妈也不算什么牛妈。

不过因为妈妈是中文系毕业,多年的通俗文学爱好者、三流小说创作者,日常工作也和写东西相关的,可以说是半辈子都在和笔杆子打交道啦。

我平时在读的书,已经被娃的书挤到了角落

所以对我娃的语言学习,可能就会更贪心一点,期许是中文、英文、文言文齐头并进,哪个都不能丢下。 目前浩浩(我娃)语言学习推进情况如下: 

  • 中文现代文:五岁半阅读启蒙完成,实现自主阅读,目前阅读量大概超过百万字了;
  • 文言文:七岁完成文言启蒙,《桃花源记》《口技》或者《世说新语》这类简单的篇目/集子,借助注释,基本可以读下来(当然疑难字词还是会来找妈妈);
  • 英文:七岁半听力入章,阅读还不能完全入章,算是半只脚完成启蒙了吧?目前还在听读推进中 ...

阅读是我们家一直在坚持做的事

这个成绩,和小花生上各位牛娃当然没法比。

但考虑到孩子从小到大没报过一节语言课,每天语言学习时间加起来也从没超过一小时,睡觉时间、户外活动都很充足,我自己还是满意的。

虽然进度不快,但和付出相比,性价比还是蛮高的。 

汽车、爬树、篮球都是娃的户外最爱

那么,语言学科,我们是怎么做,努力“事半功倍”的呢? 


1
“一段时间只推一件事”
我家语言启蒙的总方略

时间有限,精力有限,想推的事情又那么多,尤其是在语言学习上,既要学英文,还要兼顾中文,怎么办呢?

我的想法是:先定下战略和原则,给每个学科做好定位,再安排好各个学科间的关系。剩下的问题,就是和娃一起执行啦

1、我家语言学习,有三个要点

查了查发展心理学,再结合家庭情况,我初步总结了我娃的语言学习三个要点:

第一,母语是思维工具,英语是认知工具。所以不必用双母语标准要求自己,母语要强势,而且一直强势,可以比平均认知高两年,英语则要保证跟得上母语孩子的平均水平或略高,在小学高年级可以逐步拉平。

第二,在小学低中年级,社科类用中文学习,自然科学用英文学习;高年级以后逐步平衡,两门语言均可用来获取知识。

第三,用现代文语言为古文打基础,用古文和现代文认知为历史学习打基础,并且历史和古文要齐头并进;

用中文认知为英文学习打基础,尽量使英文每一阶段学习都只会遇到语言障碍,不会遇到认知障碍。

所以这几类知识的推进关系是:现代文进度最领先、英文其次、古文第三。

同时在古文推进中保持历史进度,古文与历史学习进度彼此协调、互相促进;在英文推进中保持理科科普进度,英文与自然科学类科普学习进度彼此协调、互相促进。


2、定好大方略后,我们“一段时间只推一件事”

我家最大的教育方法论,就是一段时间只推一件事。原因很简单,想学会任何技能都需要三个条件:

1、刷熟练度;
2、积累和消化;
3、符合孩子的生理、心理、认知发育规律。

熟练度,大火猛攻最有效,战线太长性价比不够好;

积累度,需要久久为功,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来巩固所学,需要量变到质变,太速成的学习很容易遇到平台期;

孩子的情况更是生理规律,需要水到渠成。

这三个特点也就决定了,不管是英语、中文、古文、数学、思辨甚至体育,一定有跨越期(大火猛攻期),也有平台期(积累等待量变到质变期)

所有孩子,也一定在某个时间会发现某个关卡怎么也突不破,可是过一段时间再回头,却发现那关卡都不用特别额外努力,很轻松就过去了——这说明,孩子的发育这才到了时候,去学某件事情是“刚刚好”。

那么作为渣妈渣娃,不要考虑逆天行事,就顺其规律就好。一段时间主推一件事,将它推到爆发期度过,进入平台期,就开始细水长流缓慢积累,同时重点转向另一个任务 ...

等到积累到一定程度,孩子认知和身心发育一段时间,再转回来继续推进。周而复始,久久为功。

娃现在会常读的一些书

在以上战略的指导下,我家的“三语”启蒙时间线是这样的:
  • 2-5岁:中文为主,中英阅读启蒙双线推进
  • 5-6岁:中文实现自主阅读
  • 6-7岁:历史、古文启蒙和积累
  • 7-8岁:实现英语初章自主阅读

下面就具体来说说我家的“三语”启蒙故事吧~


2
2-5岁
中文为主,中英阅读双线启蒙

人的情绪感受是会沉淀在当时正在做的那件事上的,这一点对孩子也有效。所以带孩子阅读启蒙的第一条,就是要让读书与美好的情感联系在一起——比如说,妈妈的温暖怀抱,笑容和陪伴。

所以整个启蒙期,我们都是亲子共读,以中文阅读为主。

其中,读故事是中文居多,听音频是英文居多;音频比例从3:7到后期6:4,基本是走在路上或者坐车听,随时随地。

时间上倒并不会设限,孩子想读就读,我闲下来了也会提议读书。每天我会读5-10本绘本,中英文都有,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,集中在晚上睡觉前。

如果和老人在家,老人一般也会带着读一小时左右(中文),午睡前及下午户外回家后。

2-5岁中文
“尽量自己讲故事”的亲子阅读,
培养起娃的阅读兴趣和习惯!

娃两岁多时,我决定是时候开始阅读了。最初的时候,我会确保自己专心、情绪轻快放松,和孩子积极互动,也不会在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他孩子

因为听觉和触觉,在情感记忆中作用更大,所以启蒙阶段我会尽量自己讲故事,而不是播放音频,并且抱着他,让阅读和妈妈的怀抱联系在一起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很期待和我一起读书,坚持时间也会比较久。

这一阶段选择的读物比较简单,英文有艾瑞克卡尔爷爷的《好饿的毛毛虫》《棕色的熊,棕色的熊,你在看什么?》,中文有《从头动到脚》《抱抱》《我爸爸》《我妈妈》等等,基本适合低幼的著名绘本我都买了。

当时买的很多低幼绘本,后面都卖掉了,只有购买记录了...

这阶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就是重复再重复,我也尽量顺着他,同时创造条件加入新的书目:比如我想读一本新的书,但浩浩不愿意,他就会在我怀里扭来扭去不要听。一般这时候我不强迫他,而是放他去玩,自己读自己的。

其实孩子也在观察我的反应,也会偷偷跟着听。好多次,当我读到一半停下来的时候,他就突然会从玩具里抬起头,问“然后呢?”

我也会和他讲条件。比如“妈妈读一本你喜欢的,再读一本自己喜欢的。到妈妈那本书的时候你可以不听,先去玩玩具,读完了妈妈叫你好不好?”

让旧书里掺杂新书也成为一种规则,商量着来。渐渐地,新书也成为他熟悉的书了,就可以继续拓展其他的书,不知不觉,读熟的书就会越来越多。


4岁后,孩子心智成熟了许多,能看具有故事情节的书了。我买书也进入了大批量采购阶段。

关于囤书,我的理念是:前期与其精读少量顶尖书目,不如大量泛读优秀书目。因为95分的书难找,85分的书却很多,而孩子的鉴赏力与语言能力是大量广泛阅读喂起来的,所以要确保存书永远比孩子所需要的多一些,比孩子所能读懂的更超前一些。

那个阶段,买书一般几十本起,每年会集中买上三五次,零星买书不计其数。海豚传媒的平装绘本性价比很高,在一众精装本里属于清流;凯迪克大奖的获奖书目质量很好,是成系列买的。其他书目,孩子非常喜欢《小鸡叫叫》系列、《嘟嘟与巴豆》系列(这个也强推)

《嘟嘟与巴豆》系列,真的太美了

2-5岁英文
利用一切机会反复听,
积累起最初的英语词汇基础

这个时期,阅读以中文为主,但英文启蒙也在缓慢进行着。

英文最初用的是《培生亲子故事屋》《第一图书馆》、外研社的《丽声英语百科》系列、学乐的一套儿歌词汇书和几套 Sight Words(英语高频词)

《第一图书馆》内页参考

我基本都是找喜马拉雅等音频,开始是对着书带孩子听,后期就裸听,利用吃饭、走路、散步等等各种机会,反复听到几乎背下来。

那时候幼儿园每天有外教课,孩子的听力积累一半靠学校,一半靠家里听故事,不过总体还是中文听故事时间更长。毕竟家里老人英语不太行,但是中文故事讲起来极有耐心的。

孩子的阅读习惯,从这时候开始就“悄悄”培养起来 ...


3
5-6岁
中文自主阅读,英文能读桥梁书

中文自主阅读前,每天亲子读故事合计一小时左右,听音频一般一两个小时,基本闲下来就在听。遇到疫情封控在家,更是从早听到晚的节奏。

学拼音期间每天看二十多分钟的视频课,练习拼读最初比较慢,小半页纸要读二十分钟以上。后来熟练了,大概是五到十分钟,读一两页纸。

自主阅读后,每天读书时间大概一小时左右吧,不敢让看太久,怕会近视。其他时间还是在听音频。

这一年很少听英语音频了,大量听中文故事。直到中文阅读自由后,读了几套英文桥梁,才时不时复习一下几套桥梁书。

5-6岁中文
前期听故事帮了大忙,
两个月就实现了中文自主阅读

5岁,浩浩开始用倾听者和喜马拉雅app听故事。

因为自己中文专业的关系,我对故事的语言要求比较高,后来看中了“钱儿爸”,觉得他的播讲语音标准、用词规范、书面语较多、复杂句较多,所以比较集中听他的《超级西游记》、《超级封神榜》、《超级三国系列》等等…


恰好赶上2020年的疫情在家,随后又有几次疫情导致网课,孩子不用上学,期间在家里平均一天听5小时以上,可以说是废寝忘食,对三国人物倒背如流,那段时间没事嘴里就蹦出几句白话文言体 ...

当然,这段时间带孩子读书也没有停下来,可以说听力积累相当多。 

当时读过的部分书

5岁半,我们开始正式开始接触拼音,
其实就是在网上找了一个录播课,每天看两节,差不多了就那出去来读。书的话,我选的是汤素兰的书,篇幅不长,内容也适合学龄前娃娃。

带娃练拼音时读的书

具体方法是,一开始让孩子读一两行,磕巴没关系,读错也没关系,本来就是练习,之后妈妈把整个故事读完,听故事算是给小朋友完成任务的奖励。之后,孩子读半页 ,妈妈读一页半;再之后,孩子读一页,妈妈读一页…

拼音就是熟能生巧,练习量达到了,自然就会了;而且,前期听力积累的威力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。 

浩浩从掌握全部拼音规则、开始自己磕磕巴巴会拼读到能流畅的读完第一本注音故事书(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,四千字左右),大概只用了4周的时间。

《没头脑与不高兴》注音版

家长需要鼓励他,陪伴他,一起承担拼读任务就是最好的陪伴方式。

随后,他读了五本注音版“罗尔德达尔”,就开始读非注音版的罗尔德达尔、大卫威廉姆斯、叶圣陶、张天翼、叶永烈……前后两个月不到,就这么实现了中文自主阅读。 

娃中文实现自主阅读后看的书

5-6岁英文
RAZ一路刷到H,能读桥梁书
但我却选择按下“暂停键”

这个阶段浩浩小朋友成功突破中文自主阅读,通过整本书阅读,他的思维能力突飞猛进,也得以接触了许多感兴趣的非虚构知识,正是求知若渴的时候。

这时候,他接触到了RAZ ...


这个以非虚构见长的套系,一方面可以用他中文积累下的认知去降维打击,另一方面RAZ里的非虚构内容正好切合他的兴趣;

加之前期英文启蒙积累了较多的听力量,所以从E到G这三个级别基本没有遇到障碍,是顺利通过的。

具体做法,我们是边听音频边看文字,遇到比较难的点,妈妈会给解释一下;之后做题,做错了的部分重新回去看一下文本,就过去了。

对于RAZ这个宝藏,其实我前期挖掘得很不够,基本就是当做泛读材料,一天一两本地读,半小时左右。阅读积累量不够大,听力积累也不太够,所以这段时间进步其实不算太快。

所以,到了H级别,他的认知和听力提前量耗费光了,开始不那么顺畅了。

RAZ H级别内页

为了保护他的英文兴趣,我们换了《牛津探索发现》,过渡了两个级别,再次遇到瓶颈——“牛探”好归好,但是书太少,不足以支撑英语进阶所需的阅读量。

《牛津探索发现》每阶只有10本

于是果断再次切换赛道,进入桥梁书。但在虚构类桥梁面前,娃的中文认知优势并不能发挥作用,反而是英文听力词汇少、听力量和阅读量不足的劣势显露出来

所以,我们听读了两套共计50本桥梁书后,就到达了瓶颈。

娃读过的部分桥梁书,右下角落里就是之前读过的《牛津探索发现》

此刻浩浩的听读能力是GE值3.0左右,恰好是初章书的下限
注:上文中提到的GE值,GE(Grade Equivalent):是STAR测试报告中,最被常用的数值,评估阅读水平处于美国学生的年级数值,范围为K~12.9。比如 GE 值为 3.0 ,表示被测试者和美国三年级学生的平均阅读水平相当。

如果强行推进,也不是不可以。可那样的结果是什么呢?是痛苦而低效,处处卡顿,孩子将毫无阅读乐趣而言。而一本读完还有下一本,难度一本比一本高,这种痛苦将延续很久…

于是我选择了暂停。

之后的大半年,主要推动古文和历史启蒙。中文阅读也还在继续,英文就维持最低限度的保温。



4
一年级
古文启蒙,熟读成诵130篇!

进入一年级后,中文阅读靠孩子自行运转,我偶尔推书,偶尔交流读后感,但不多,没有带精读。寒暑假会允许听中文音频,每天可以听三四个小时以上。

同时,开始捡起来英语,最初每天推一本raz,推到i级别进行不下去了,改成亲子共读桥梁,泛读过去,一天半小时左右吧,晚饭后进行。看完的桥梁会拿来听一下。

一年级的重点就放在古文启蒙和积累,寒假开始,大概每天半小时,晚饭后进行正音、读顺、讲解、诵读,持续两个月...

一年级中文
大量自主泛读:
累计超过百万阅读量!

自主阅读之后的一年,孩子读了大概有百本小说,累计超过百万阅读量

上学后的第一个学年假期,我曾经用周计划测试他的能力,除了写作(包括写长句子)以外的题目,错误率在5%左右,也就是每页可能会错0-2题(当然,不会写的字是很多的,他基本用拼音代替)

而里面涉及到的题目,大比例是学校没有讲过,也没有带孩子专门练习过的题目,很多题型他都是第一次接触。 

部分中文阅读自由后看的书

说明什么呢?大量泛读是可以降维解决几乎一切语言类基础知识的。只有两部分解决不了,一个是写字/拼写单词,另一个是写作。 原因如下: 

写字不必说,硬桥硬马硬功夫,不一点点练下来是没办法真的学会的。阅读可以解决识字,不可能解决写字。 

写作解决不了,是因为写作和阅读本质是一回事——逻辑和结构是骨骼,词藻和语法是血肉,阅读顶多能积累词汇、熟悉语法,但最根本的逻辑、结构,是要靠语言分析来解决的。 

一年级古文
结合历史背景知识,
“六遍法”带娃熟读成诵130篇古文

先说说文言文启蒙时机。我家娃的中文听读积累比较多,能够熟练自主阅读,自主读书量应该有百本打底。

特意说这个,是因为前期的大量现代文的听读积累,能为后期接触文言文打下一定的基础,特别是音频输入(也就是听书听故事)。

要挑不那么口水,甚至略有“书面”的节目,一些文言语法(比如名词动用,宾语前置等)也会出现。孩子听多了,最开始接触文言就不会那么抵触。

而在小古文学习上,我家用了两套书:《小古文100篇》“海淀小红书”,要求都是读成诵


1、用“六遍阅读法”,记下《小古文100篇》

对于小古文,我们的学习方式是每日一篇,母子共读。

首先由家长读一遍。挑孩子可能理解不明确,特别是古今异义的字解释一下,然后轮流朗读:家长一遍孩子一遍,共6遍。

随后,一人一短句地交替朗读,共两遍。这里的短句不以句号为准,有逗号也算。第一遍家长起头,第二遍孩子起头。

孩子如果有地方出现磕巴,观察是字生僻还是意思难懂。我的理念是,文言文学习,背不是目的,需要理解为先。孩子有读起来不通顺的地方,一般都是不太理解的地方。

而复习的话,基本按艾宾浩斯来,每天先复习旧的(最初几天孩子朗读即可,几天后如果能熟读成诵,就背诵一遍),后学新的。


已经会背的不再天天复习,十天半个月一起背一遍;实在没能熟读成诵的先放过去,后期复习时其他篇章背诵,而这类朗读即可。

复习中,可以有熟读不能成诵的,不可以有背到某处突然磕磕巴巴的。背不是目的,背是检测手段,不能流畅背过去,一般说明这句话没理解。要停下来,问一问这句话的意思,必要时重新解释一下。

《小古文100篇》很简单,适合从现代文过渡到文言文用。读到后期,发现一些新篇章孩子可以自己读懂了,不再需要解释,那这本书基本就实现了目的。

如果感觉继续读下去,难度还是在低级别徘徊,就可以换书了,我是换了“海淀小红书”。

愿意换小紫书,经典素读都可以,这几套的难度差不多,后期使用思路也没什么区别。

另外,越往后读就会发现一套书显然是不够的,文言文同样需要泛读。

2、按文章难度、循序渐进地学习“海淀小红书”

这套书按照地支分了十二集,诗文一共三百篇。

总量300篇,不可谓不多,所以先读什么是关键

先读古诗还是古文,看个人情况。我自己是直接略过古诗,直接读古文。

因为当时孩子是一年级寒假,考虑到一二年级时间比较多,拿出来的成块时间多一些,可以先把孩子理解能力内的古文解决一部分。

而诗歌先放着的原因,一是觉得后期时间如果紧,可以读诗歌,毕竟比起古文短太多。

二是我家孩子思维晚熟,对意境理解能力差一些,太早读诗他也体会不到其中滋味。所以不如选些简单的,他这类普娃能理解其中逻辑的古文先读一读。

第一轮选了三十篇,是在2022初利用寒假完成的。基本方法和小古文一样(亲子共读六遍、艾宾浩斯法复习),只不过遇到长文会拆开,分段落读一下。依然要求理解性熟读成诵,理解不好的段落需要再次解释。

这里和大家简单分享下我选择的原则:

  • 口语优先,书面语靠后;
  • 逻辑清楚的优先,哲理太深奥的靠后;
  • 和孩子最近读过看过讨论过的话题有关的优先,文章背景距离孩子认知太远的靠后;
  • 入世倾向的优先,出世避世体现文人雅趣的靠后。

顺序上,我先带着娃背朝代歌,目的是叫孩子知道文史不分家。再好的文章,总要建立在其所初的时代去理解。


另外背这篇还能让娃对历史有个大概感知,将背诵的古文能对应到对应的朝代上,不至于像一盘散沙。

其次是诵读这8篇浅显易懂的文章:

  • 论语八则(寅)
  • 孟子-得道多助
  • 荀子-劝学
  • 陋室铭
  • 论语六则(子)
  • 孟子-鱼我所欲也
  • 孙子-凡用兵之法
  • 孙子-故知胜有五

因为他们要么是语录体,要么是武人写的书,都比较浅显,孩子容易读懂,所以放在前面。

孙子几篇也可以不这么早读,文章本身不算是最经典的,我放在这么前面是因为孩子知道孙武,也喜欢打仗题材,帮助他提高兴趣的。

紧跟其后,是2篇三国主题的诗歌。

  • 临江仙.滚滚长江东逝水
  • 念奴娇.赤壁怀古


虽然说好了不选诗歌,但因为这段时间孩子在看三国,所以特意选了三国相关的几篇。除了这两首以外,还有后面的曹植,曹操等,遇到了熟悉的名字或者题材,孩子会比较兴奋,理解也比较好。

前面的原则都不需要太死板,根据自家孩子情况灵活处理才是最重要的。

第12篇选了韩愈的《马说》。

这篇文章不长,道理却说的明白,内容逻辑性强。韩愈的古文,本身的特色就是气韵足结构强,但是不玩弄辞藻,很适合给孩子打一个好的文字审美底子。除了这篇,后面还选了韩愈的师说。

接下来,是10篇低难度小短篇文章,大多是寓言,语录体,小故事等,阅读难度都不高。

  • 明日歌
  • 论语五章(卯)
  • 师说
  • 论语四则(丑)
  • 吕氏春秋-石可破也
  • 孟子-天时不如地利
  • 黔之驴
  • 七步诗-煮豆持作羹
  • 孟子-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
  • 欧阳修-卖油翁


下一篇,选的是司马光的《训俭示康》,相对于之前一些篇目,其实有些难,也更长一些。

但孩子并不是完全读不懂,本来不想这么早选它的,只是因为当时发现孩子在生活中有点浪费不知珍惜东西的倾向,所以特意拿出来教育他一下。

最后我选了这8篇:

  • 曹操-观沧海
  • 论语三章(辰)
  • 承天寺夜游
  • 卜算子.我住长江头
  • 为学一首示子侄
  • 六国论-苏洵
  • 木兰辞
  • 谏逐客书-李斯

选《卜算子·我住长江头》这一篇是因为(那天太晚了,没时间读长文,随便挑一首凑数的...)

为学一首示子侄这篇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劝孩子好好学习,我冲着题材选的。这篇本身的价值观也非常对,再聪明的人不学也没有用,但愚笨的人持续学习也一定会变好。(适合激励孩子不断努力,毕竟牛娃太多了……)



当时娃刚刚把历史看到秦末汉初,对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历史还比较熟悉,没事就拉着我给我讲一讲,所以果断选择了六国论这一篇。

后面选李斯那篇《谏逐客书》也是同样原因,孩子刚刚读完的新鲜历史,再读对应的古文,理解起来非常轻松。所以我才说,一定要配合历史学古文,事半功倍,效果极佳


有一天晚上带孩子看动画电影花木兰,顺便背完了《木兰辞》。

带娃学古文用过的工具和教材书

30篇都熟读成诵,用了两个月,正好暑假过去了,我也就暂停了,开始推进英文阅读 ...


5
二年级
中文保温,英语听力终入章!

前面基本实现了中文和文言文的阅读“小自由”后,一升二暑假,我们把重点放在了英语上。RAZ一直读到L级别;同时开启桥梁、初章书听读。

假期时间充足,每天听音频大概两三个小时;开学后每天早晚吃饭时候听一下,一天听3000-6000词都有可能。从八月到现在,一共听了八十万词左右,累计一百多本(桥梁初章都有)

而这个阶段,中文阅读依旧是自己运行,想读什么就读什么;古文诵读,从十月开启,周末讲、周中读,每天晨读十五分钟,一长一短分别读三遍。

二年级英文
借力中文阅读提认知,
假期开启大量听读后,顺利入章啦

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已经经历过百本中文小说的洗礼,对于侦探故事、冒险故事展现出浓厚的兴趣。

而且很明显地,他的思维能力再次提升,不再是个“浑小孩”,小脑袋开始琢磨些抽象的事情聊天时候也会有许多想法,有时候甚至会出乎我的意料。

加上自然科普又积累了一些认知,历史和地理故事了解也更多了,于是再次尝试推动一下RAZ

结果好得出乎我意料,除了词汇量不足的老毛病,认知和思维能力呈现碾压趋势,J级别读了不到一半就跳到K级别,二十本后又跳到了L级别。每天花的时间也就三四十分钟~

RAZ L级别内页

然后我让他尝试读一下《神奇树屋》,第一本、第二本我带着他听音频,还需要时不时停下来帮他熟悉句式,相当于亲子陪读。

《神奇树屋》被誉为初章经典,这是第一本内容难度

但从第三本开始,就一路自己听了下来...于是我们就开启听书模式,不再读书。假期时间充足,每天听音频大概两三个小时。

开学后每天早晚吃饭时候听一下,一天听3000-6000词都有可能。

2022年9月至今,娃一口气听完了神奇树屋第一季、Billy And Minimonsters、《黑衣公主》、《神奇树屋》第二季、Dargon Masters、Monkey MeMy Weried School...

不算重复听的,也有将近八十万词了

娃听过的部分英语初章书

同时,从十月开始,我带娃诵读《牛津探索与发现》第一阶,和古文一个模式。正音,朗读,每日重复直到熟读成诵。平均十天一本,一个月三本左右。平均花一小时正音并录音,周内每天不到十分钟用来诵读。

之前一直都推不动,这么一下子英语听力就顺利入章了,这是巧合吗?

当然不是。前面说过,孩子们学习新事物是有规律的,这不过是暗合了孩子的发展规律而已。

从启蒙到分级,从桥梁到初章。两个关键节点,同样是质的突破,背后不仅仅是英语语言能力的积累,更是孩子思维能力的飞跃、认知能力的飞跃——换句话说,思维、认知、语言,三个条件缺一不可

但其中任意两个条件拉得足够高可以形成降维打击,那么对于第三个条件的需求就会降低。

再换句话说,当英语语言能力不足以跨越下一个级别的时候,完全可以等一等,换个赛道,换个重点,拉一拉其他方面的能力。

当然,切换赛道不等于完全不管。毕竟除了“大火猛攻”过瓶颈,同样需要“细水长流”建台阶——不间断的听力输入,就是语言能力积累的极好方式。中文如此,英文也如此



6
最后,总结一下
我家语言学习的方法论

天天都在说语言学习,孩子从几岁学到十几岁,十多年的时间,大量精力资源投入,究竟在学些什么?通过语言的学习,孩子们究竟要培养什么能力,解决什么问题? 

这个问题不想清楚,路径就很难理清楚。细梳了我家的“三语”启蒙经历后,想跳脱出来聊聊这件事。

在我看来,语言学习要培养三种能力(我在小花生社区也有详细解释,可以点击文末「阅读原文」看到)

基本的语言使用能力:能和别人日常交流,能看懂招牌、站牌、小报纸,满足得了最基本的日常生活,不出错,就足够了。 

文章分析能力:即文章结构,或逻辑的分析能力。能分析出语言篇章结构,理顺逻辑;理解文章的说明、推论过程,知道各个部分都干嘛的;能模仿文章结构,复述或者仿写。

文学赏析能力:把语言(文学)当成审美对象来看待。今天不着重讨论。

而孩子语言启蒙期,对应的基础能力要求就是基本的语言使用能力,中文叫“语基”,英文叫“单词和语法”,文言文一般就指“词汇(实词、虚词、古今异义等等)”和“语法” 。

这一部分,最有效且具有性价比的学习方式就是阅读:大量的、广泛的,持续的阅读。 


泛读是根本,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,适当总结归纳,就会事半功倍。
语基真的不是靠大海捞针一样的「学+背」。

所谓的学,应该是广泛积累后对脑子里零散知识的“总结”;所谓的“背”,是在自然习得的95%知识以外,还零星不会的那5%知识的查缺补漏罢了。 

事实上,除拼写、写作外的绝大部分语言基础知识都可以依靠阅读解决——前提是阅读量非常大,可以降维打击。 

所以我家娃的语言启蒙学习,归根到底,也离不开“阅读”二字。

在此基础上,结合我开头说的:找好定位,定好战略,确定原则,持续推进——这就是我家学语言启蒙四五年来的一点小心得了。


当前,浩浩还在第二个爆发期中,大概能够推进到中章。但前期底子不算厚,这一波到了中章也就差不多了。

接下来,会加入英文诵读、加入整本书精读,加强中文的非虚构阅读积累和文本解构意识,然后再将这些能力迁移到英文阅读上去。

前路漫漫,继续努力吧,和大家共勉~

两匹“马”,那就祝娃一马当先,马到成功hhh

更多英语学习优质资源
欢迎扫码进入“花生商城”选购哦



以上内容来自「小花生网」(微信号:xiaohuasheng99)
转载须获明确授权


扫码进入小花生学习群 👆
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讨论交流教育经验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与作者交流...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